关于叶酸,你知道吗?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肝、肾、酵母、蘑菇、新鲜蔬菜(菠菜、莴笋、芦笋)、豆类、水果。天然食物中的叶酸以多谷氨酸形式存在,在小肠中被吸收,在肝脏内被还原为四氢叶酸等形式储存或到各组织发挥作用。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如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胆碱和肌酸等。
引起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常见与营养不良、偏食、挑食、或喂养不当的婴幼儿中。叶酸不耐热,食物烹调时间过长或重复加热都可使其被破坏,引起摄入不足。
最新报道
鞋子后的“小尾巴”,原来这么用
茶、咖啡难替代水解渴,还有4大风险!
2.吸收障碍。影响小肠吸收的各类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热带口炎性腹泻等。
3.药物原因。口服避孕药、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异烟肼、乙胺嘧啶、环丝氨酸等药物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乙醇也影响叶酸代谢。
4.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妊娠时尤其是最初3个月,叶酸需要量可增加5~10倍,此外,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以及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和血液透析时,叶酸需要量也增高,若不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则引起缺乏。
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
1.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孕妇缺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妊娠妇女体内叶酸水平和婴儿的出生体重有显著相关,同时妊娠妇女叶酸的水平和流产、早产的发生率相关(叶酸水平高,则发生率低)。
3.叶酸和心血管疾病。叶酸缺乏时,蛋氨酸合成受阻,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并可激活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成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充足的叶酸摄入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4.叶酸缺乏者常有腹胀、腹泻、粪便量多稀糊状,为吸收不良的表现。
5.叶酸缺乏时,可有易激动、易怒、精神不振,缺乏程度严重时,甚至出现妄想狂等精神症状。
诊断
1.血清叶酸含量,反映近期膳食叶酸摄入情况,小于6.8nmol/L为缺乏。测血清叶酸时,要注意不要溶血。
2.红细胞叶酸含量,反映体内叶酸存储情况,小于227nmol/L为缺乏。
治疗
主要补充叶酸,口服至贫血纠正,以后视病情确定治疗时间和剂量。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
[澳大利亚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